《European Heart Journal》于2016年3月10日發表的一篇20年期前瞻性世代研究中(N = 20,484),作者評估了體能活動和靜止心率與心房顫動診斷的關聯。在低、中、高、劇烈活動水準的患者中,只有中等體能活動的患者患心房顫動的風險降低(19%,HR 0.81)。靜止心率與患心房顫動風險呈負相關(校正HR 0.92;95% CI 0.86–0.98,靜止心率升高10次/分鐘),其中心率低于50次/分風險最高(P < .05)。因為心房顫動的風險增高也和劇烈運動相關,呈J型曲線,所以該結果提示不同的病理生理機制影響心房顫動風險與體能活動強度有關。
Peter Brønnum Nielsen PhD對該研究做如下評論:
Morseth等人的研究為生活方式和其與心房顫動風險的關聯提供了重要的見解。Tromsø團隊也發表了一篇更具體的分析來研究靜止心率與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和死亡(包括心房顫動)的關系。
擁有將近20年前既定的基線資訊并不意味著工作和休閑時的活動是靜止的。有人可能會推測隨著參與者的成長,他們的職業可能會改變,所以知道這20年追蹤期間職業和休閑方式未發生變化的患者的比例是有很大的價值的。
因為該研究是觀察性研究,其本質只能使其得到如此的結果。但是我們樂意去思考特定程度(工作或休閑時間)的活動暴露和心房顫動風險的因果關系,該研究并沒有滿足因果標準,因此聰明地選擇報告兩者的相關性而已。盡管如此,很難不具體地解釋活動程度和心房顫動風險的J型曲線是劑量效應曲線,然后該研究并不能得出這個結論。
該研究取得的不同劇烈運動程度間的關聯可能與心房增大有關。增大的左心房和心房顫動風險的關系已經被研究過了,且關聯似乎很強。該研究的低強度活動水準可能反應了一個普遍不良的病理生理狀態的人群。中等強度活動帶來的些許心臟保護并不值得驚訝,因為經常運動常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