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基于宗教、健康、生命尊嚴或是為了環保、糧食問題等理由而吃素,說到素食,總讓人聯想到“健康“。但,沒有魚、肉的飲食生活當真健康嗎?
日本健康網站“Mocosuku Woman“指出,身體要保持健康,需要均衡攝取“醣類“、“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脂肪“五大營養素。也就是說,不管有沒有吃素,假如這五大養分攝取不足或過多,都不能算是健康。
谷類及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只要增加攝取量,就能調整身體狀況。例如過去大量攝取魚、肉者只要多吃青菜,減少熱量攝取,體重便會減輕,感覺“身體輕盈,神清氣爽“。
相對地,以蔬菜為主的飲食生活,長期下來容易缺乏魚、肉中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群、鈣、鐵等成分。此類營養素雖可在體內儲存至一定程度,但若長期不足,還是會造成健康失調。
身體缺乏鈣、鐵、蛋白質,容易引起肌力衰退、皮膚粗糙、貧血、骨質疏松,長此以往,還會形成暈眩、噁心想吐、骨折等嚴重癥狀。而維生素B群及鈣是保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的要素,攝取不足易讓人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引發憂郁癥。
因此,吃素要吃得健康,均衡的飲食生活不可或缺。歐美素食人士多,也長期保持健康,這或許和蛋奶素有關。就算不吃魚、肉,也能從蛋、乳制品或黃豆制品獲得必要營養。
不是說素食對身體不好,而是任何飲食方法都需要正確認知,并努力實踐;正確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