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考古學者昨表示,古代鯨類曾經擁有銳利程度不下獅子的利齒,曾是食物鏈頂端的兇殘掠食者,這項新的發現顯示古代鯨魚的牙齒曾用來撕咬獵物,功能不只是過濾海水與食物,是后來演變才衍生成須鯨與齒鯨的不同,跟過去的認知不同。
鯨魚可分為齒鯨和須鯨這兩大類。齒鯨類如殺人鯨有利牙,可撕咬捕捉海獅、海豹、海鳥,甚至其他較小的鯨魚,而座頭鯨、镸須鯨與小須鯨等則屬須鯨類,須鯨以海中浮游生物或磷蝦為食,用須來過濾海水留下食物。
澳洲蒙納許大學用3D掃瞄技術,檢視多種史前時代鯨魚牙齒化石與現代鯨魚牙齒,并與獅子、郊狼、美洲獅、澳洲野狗等肉食動物的牙齒做比較。從掃瞄結果來看,古代鯨魚牙齒的銳利程度類似獅子,這代表鯨魚曾經捕食大型獵物維生。這研究結果挑戰了達爾文提出的理論,即史前鯨魚的牙齒是過濾海水的篩子。出土的牙齒化石屬于杭德簡賈克鯨,是現在的藍鯨、座頭鯨和露脊鯨等須鯨類的演化源頭之一。
“除了用牙齒撕咬獵物外,鯨魚也會以吸食的方式進食,久而久之,牙齒的功用就被取代了,在演變的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改變。”參與研究的生物科學教授伊凡斯也解釋了演變的原因,吸食的方式對小型獵物比較有效,鯨魚會把食物連海水一起吞入口中,以鯨須隔離食物后,再把海水排除出口腔,因此形成了緊密又合攏的牙齒結構,最后也衍生演變成不靠牙齒進食的須鯨類。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福代斯則表示,現在缺乏的是演變過程中的鯨魚樣本,因此還無法確認以上的推論。
化石顯示古代須鯨有尖銳的獠牙。維多利亞博物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