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于香港時間周五(15日)凌晨2時作出重大宣布,指以人工智能(AI)分析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收集得來的微弱信號后,在2,545光年以外的一個行星系發現了第8顆行星,即它與我們的太陽系“打成平手“,同樣擁有8顆行星,成為太陽系以外迄今發現擁有最多行星的行星系。
NASA形容,圍繞天龍座恒星“開普勒-90“的行星系好比迷你版的太陽系,“開普勒-90“與最外圍的行星“開普勒-90h“的距離,與太陽及地球的距離相若;而最新發現的“開普勒-90i“是一顆巖石行星,比地球大30%,離“開普勒-90“第三近,公轉一周僅需14.4日,表面溫度與水星相若,高達攝氏427度,相信不太可能有生命存在。然而今次發現的意義在于顯示出,科學家過往收集得來的數據,落在具創造力的科研人員之手,配合合適的工具和科技,往往會成為寶庫。
專責研發AI的Google工程師沙盧爾(Christopher Shallue)自言,對從海量的天文資料中探索出系外行星(exoplanets)極感興趣,而他用Google搜查后發現,開普勒任務搜集了大量數據需要分析。他認為:“機器在面對海量的資訊及數據時,可以有條分理析,這一點人類很難憑一己之力辦得到。“而受到人類腦部神經細胞的連接方式啟發,他和德薩斯州大學的天文學家范登堡(Andrew Vanderburg),研發出一款“神經網絡“人工智能,他們訓練這款人工智能,學會分析行星經過時所造成的恒星光暗變化。這方法過往已用于找尋系外行星,但他們今次是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之前在自動化測試和肉眼觀察中被忽略了的微弱信號,從而有所發現;范登堡形容,這就像在石頭里找寶石。而除了“開普勒-90i“,他們亦發現了圍繞恒星“開普勒-80“的第6顆行星。
在今次NASA的公布之前,曾有太空迷期待NASA將會公布發現外星生物。而事實上,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自2009年起,負責尋找位于銀河系內、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及外星生命體。截至目前為止,開普勒已經發現5011個太陽系外行星,其中2515個獲得證實。不過,科學家相信,它們當中只有30個位于宜居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