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與Addenbrooke醫院的媒體工作室合作,用3D打印技術打造中國甲骨文的復制品,劍橋大學宣稱這是全球第一個甲骨文3D打印復制品,過程中使用了高達130萬張高解析度圖像來建置3D模型,最后透過3D打印機經過了350層疊加后完成。
劍橋大學圖書館日前發布,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3D打印技術打造了中國甲骨文的復制品,并聲稱這是全球第一個甲骨文3D打印復制品,而劍橋大學考古學系教授Dominic Powlesland在Sketchfab網站上分享甲骨文的3D互動模型,提供大眾可以用各種角度觀看具有3千年歷史的古文物。
英國外交官金璋收藏(Hopkins Collection)的中國甲骨文是目前劍橋大學圖書館里最古老的書面資料,而甲骨文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系統之一,主要是中國商朝在龜甲或獸骨上用來占卜記事所使用的文字。而劍橋大學制作的甲骨文3D打印復制品呈現了精緻刻寫在牛骨上的文字,以及熱度所造成的焦痕與裂縫(這是巫師辨識神諭的根據)。
這項3D打印復制品由劍橋大學圖書館和Addenbrooke醫院的媒體工作室合作,掃描大小為9x14公分且銘刻著甲骨文的牛骨,從各個角度擷取高解析度圖像,并將這些圖像緊密地結合制成3D模型,根據劍橋大學統計,此3D模型由多達130萬張的高解析度圖像所組成,讓古文物表面看起來相當完整。
而甲骨文3D打印復制品所使用的3D打印機是醫院用來規畫顎顏和整形外科手術的工具,打印所采用的原料則是細緻的石膏粉復合氰基丙烯酸酯(強力膠)來進行硬化,在經過了3D打印機350層的疊加之后才制作出甲骨文復制品。
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門負責人Charles Aylmer表示,一些甲骨文文物已經收藏在劍橋數碼圖書館中,但現在新的科技提供全球讀者可以更近距離欣賞這些珍貴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