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Apple)一直是敦促媒體業進入數位時代的重要推手,但跡象顯示,這個科技巨人自己如今似乎也有意進一步投入媒體業。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蘋果高階主管庫伊(Eddy Cue)去年與媒體業者會晤時,曾提出可能收購時代華納(Time Warner)的構想,這可能是目前為止蘋果對經營媒體最戲劇化的征兆。
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正面臨關鍵時刻,旗艦產品iPhone遭遇上市九年來首次營收下滑,顯示這項占蘋果營收比重三分之二的主力產品已進入成熟期,必須另尋營收來源以支撐未來成長不墜。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華特斯(Richard Waters)指出,蘋果似乎已有腹案:從現有的廣大iOS裝置用戶身上擠出更多營收,特別是源源不斷的費用。
拜銷售數位音樂與電影之賜,服務事業今年躍升為蘋果僅次于iPhone的營收來源。既然蘋果已一腳踩進媒體業門口,更深入經營媒體業似乎是順理成章之事。
蘋果執行長庫克4月公布上季財報時,就流露出對探尋新媒體相關業務的興趣。他當時表示,去年6月底推出的Apple Music服務已獲致初步的成功,付費訂戶已超過1,300萬人。相形之下,市場領導者Spotify的付費訂戶約3,000萬人。
分析師指出,對蘋果現有用戶提供的服務,將成為未來蘋果營收一大支柱,特別是能產生更高循環性營收的訂用服務。
蘋果表示,目前活躍的蘋果裝置用戶總計超過10億人,包含媒體銷售在內的服務事業占上季營收比重達12%,高于一年前的9%。其中,App Store帶進的營收成長35%,尤其可觀。
蘋果刻意強調這些數據,促使華爾街分析師重新檢視蘋果的經營模式。由于一些顧客擁有不只一臺蘋果裝置,分析師估計活躍用戶人數約8億人。
以去年總營收2,340億美元計算,這相當于每名用戶每年約貢獻300美元。蘋果若能對這些使用者銷售附帶的付費訂用音樂服務,以每月9.99美元計算,將顯著提高每名用戶帶進的營收。由此也可看出蘋果生態系力量強大,可協助蘋果跨出裝置事業的范疇,朝其他領域擴張。
把訂閱影片服務加入蘋果事業組合,即為一例。這已在蘋果的計畫中,只是截至目前還在協商階段,尚未與媒體公司談妥串流內容授權事宜。媒體公司擔心,若與蘋果敲定授權交易,可能影響目前的付費電視營收,且控制權可能落入蘋果之手。
蘋果若能買下一家像時代華納的媒體公司,有助于解決問題。時代華納旗下資產眾多,包括華納兄弟電影事業、HBO有線電視頻道在內。取得這些媒體資產,會立刻讓蘋果在媒體界取得一席之地,掌握與其他媒體公司商議傳播交易的談判籌碼,或許將是蘋果媒體計畫的轉捩點。
蘋果坐擁2,160億美元現金,買下時代華納不無可能。但究竟蘋果是認真考慮這項并購案?或者庫伊只是拋出一個構想,用意是催促時代華納釋出更多內容?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有待蘋果揭曉,答案也將透露出這家消費者科技公司未來的走向。